生活消费圈-生活消费新闻媒体报道

李冬升十年潜心钻研成就“心愈康复论”

用户投稿时间:2019-03-16 13:05    来源:生活消费圈

 

  焦虑、抑郁与睡眠障碍离我们越来越近,也越来越多,许多演艺界名人也因此折磨而被频频报导,生活中还有好多被焦虑、抑郁等困扰的人们却不被世人所知,这类疾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,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。

  身心自在,也许是人活着的最理想状态。在黄帝内经之《异法方宜》中就讲到:“心病先治身,身病要调心”。古人养生的最高境界,也重在讲究身心自在、身心合一。身心一体,不可分离,所以,高明的医生医治病人要身心兼顾,先弄清“病从哪里来”,再让它“从哪里去”,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

李冬升

  中辰心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、中慈国泰传统文化交流院传播大使李冬升先生经过十多年潜心钻研,在其老师中国中医药学术促进会常务理事、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国家保健委员会专家委员、国医大师周超凡教授的精心指导下,结合中西医理论而创造的、全新的疾病康复理论体系,得出《心愈康复论》。他将疾病分为“身病”和“心病”,也就是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这两大类。

李冬升

  周超凡教授在点评心愈康复论时讲道,中医除了用中药干预焦虑、抑郁与睡眠障碍外,重点强调情志调节。情志为病,最易伤肝,进而伤脾,累及心肾,逐步影响到机体气血虚亏、阴阳失衡。李冬升先生的《心愈康复理论》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论述了焦虑、抑郁与睡眠障碍等病因、病机以及干预措施,可供广大从事焦虑、抑郁与睡眠障碍防治的医务人员参考和推广。《黄帝内经》中主张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从养生角度也是注重强调了心理干预。李冬升先生的《心愈康复理论》中主张“心病先治身,身病要调心”,“身心兼顾、身心同治”正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体现。相信《心愈康复理论》会为广大焦虑、抑郁与睡眠障碍人群的康复带来福音。

  中国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、著名泌尿科专家郑超强教授在谈到心愈康复论时指出,李冬升先生的《心愈康复理论》从“两个心”着手。一个是调心理,一个是治身心,不但“身心兼顾”,还重在调理情志。既从生理上考虑了多巴胺、褪黑素等物质分泌的代谢紊乱和营养失衡,又从养生角度上顾及到了调节情志和心理干预。这可以说是为焦虑、抑郁、和失眠人群的预防和康复找到了新思路、新方法,调整代谢紊乱,解除心理障碍,从而康复焦虑、抑郁、和睡眠困难。同时他相信《心愈康复理论》对从事健康领域的人员和医务工作者都会带来许多新的启迪和智慧,对焦虑、抑郁、睡眠障碍人群的预防、治疗、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都会带来很大的裨益和帮助。

 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营养研究中心主任杨昌林教授在看完《心愈康复论》后点评道,当前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广大百姓关心的热点、焦点和难点。 “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已经上升到了国策的高度,未来健康和医疗领域的话题绝不仅仅是生理上的“疾病”, 人们会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和情志因素。李冬升先生的《心愈康复理论》不仅继承了《黄帝内经》中主张“心病先治身,身病要调心”的养生最高境界,也重在讲究“身心自在、心身合一”。从整体角度给焦虑、抑郁、睡眠障碍的人群指明了干预的新途径,值得健康领域的同仁们借鉴。他还强调,健康的“四大基石”中就重点强调了“心理平衡”, “心理平衡”就要心胸开阔,性格随和。这也是情志干预的要点之一,是中老年朋友预防焦虑、抑郁、睡眠障碍的有效途径和上好方法。

  随着社会的进步,人类的疾病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,以往单纯的“身病”已经变的不单纯,对于“身病”的预防和康复,应该从“两个心”着手。一个是调心理,一个是治身心,正是因为“两个心”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疾病的发生,正是因为不懂得保护“两个心”才导致了慢性疾病的多发。说起心病,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,而这里的心病,就是抑郁。

 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已有1亿多人,而就诊率只有10%,剩下90%的人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,甚至患了抑郁症的人,认为这是一件耻辱的事而不去就诊。据预测,至2030年,全球抑郁症总发病率将超过心脑血管病,成为第一大病种。抑郁症,这个冷血杀手,正一步一步向我们逼近。。。。。。

  李冬升在长达十多年的苦苦钻研探索中得出结论:焦虑、睡眠障碍和抑郁都有相似的病因。他的心病先治身的理论,正是在中医传统施治理论基础上,结合西医理论后的继承和发扬。李冬升先生和他的心愈理论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睡眠问题、抑郁问题绝不是个人问题,而是社会问题,这套体系,无疑像暗夜里的一盏明灯,为身心合一的疗愈指明了方向。

  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,在新的时代,比起金钱和物质,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。自由生活“新幸福”十个条件之一就是“身心健康”。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才能全心全力地去工作、去生活、去奋斗、去进取。

标签:
相关阅读